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百姓生活讯(吴润地 贾元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域内阳光充足,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30毫米,不足年蒸发量的八分之一,被称为“西部太阳谷”。也因缺水少路,得荣县长期处于深度贫困县行列。2000年起,青羊区开始援得之路;2019年,得荣县成功脱贫摘帽。20年来倾力倾情,在住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干部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青羊区一届又一届的支援工作队接力,改变着“太阳谷”的面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硬实力支援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特色产业
本着对得荣县自然资源独具特色、但“困于路,穷于水”的县情认识,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利用得荣县丰富的光热资源,累计投入2030万元建成4座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并建成多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现灌面6110亩,结束农田“20天轮灌一次”的历史,为得荣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建通了“血管”。大力建设“得荣县农特产品加工园区”。该园区为得荣建县以来首个工业园区,项目总规划用地50亩,概算总投资1.1亿元,分三期建成,形成加工、交易、仓储、物流、展示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园区建成后,企业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得荣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药材资源特别丰富。但由于缺乏技术培植和生产条件限制,不少高原道地药材处于濒危状态。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抓住这一地域特色,在海拔3160米的茨巫乡郎达村布局规划了万亩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大棚种苗培育、大棚示范种植、专有晾晒区、露天种苗培育及示范种植等基地循序渐进,云木香、天冬、苍术、赤芍等品种多样化培育。村民忠措在基地务工,2020年5月到6月领到了5850元务工费,“我家的六亩多土地流转给了种植示范基地,现在在家门口务工,每人每天能挣150元,我在这里学到药材种植技术后,会和家人一起扩大种植规模,争取明年收入再上一个台阶!”忠措的眼中充满了希冀。
同时,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也考虑走“农旅融合”的路子,既帮助农牧民种植好药材,又以亮丽的“太阳谷”风光吸引游客观光,将产业效益最优化。
曲雅贡乡因都坝种满了葡萄,和周围枯黄的环境相比,犹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这是青羊区5年共计投入援建资金3000万元帮助当地打造的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得荣已经成为四川高山葡萄主要产区之一!”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挂职得荣县委常委、副县长的秦震介绍,在前三届对口支援工作队规划建设种植、酿造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目前重在进行品牌打造、营销推广。
目前,得荣县已建成50亩以上集中连片酿酒葡萄基地8个,有5家葡萄酒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3家专业合作社,加工能力达2000余吨。2018年,葡萄与葡萄酒产值6000万元,实现人均纯收益1210元。
海拔3500米上的区域,除了青稞、荞麦、土豆等极少数收益较低的农作物外,很难找到其他存活的作物。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通过对海拔3680米的日龙乡片区种植环境分析,了解到具有高蛋白的藜麦收益高,投入低见效快,市场行情好。2018年,引进丽江的华鑫公司带种子试种,亩产达到320公斤,随后大面积投入和推广种植。
“藜麦中品质最好的黑藜麦,只有在丽江和得荣能种得出来。”得荣华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和金龙介绍,现在得荣的藜麦种植已经推广落地9个乡镇,达到1260亩。即使按11元的保底收购价,一亩藜麦也能给农户带来3000多元的增收。
在对得荣县各乡村进行细致的摸底调研时,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发掘出莫木村一条贯穿三村澄澈清凉的溪水和难得的自然美景,随即投入500万元帮助莫木上中下三村建起了6000平方米冷水鱼养殖基地,1.6公里步行栈道、配套农家乐,在方便村民出行、美化生态环境的同时,规划农旅融合,打造海拔2900米处有山有水的“桃源秘境”。在提升产业生态和收益的同时,累计提供工作岗位100多个,预计400余村民人均入股分红可达800元。
莫木上村党支部书记次朱彭错说:“我妹今年大学毕业,我再也不为她的工作发愁了。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工资还不低。我们村民现在不出一分钱,以后还可以分钱。”
软实力提升
手牵手、心连心、点对点助力脱贫奔康
在支援产业快速稳步发展的同时,青羊区也重点加强对得荣群众的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援力度,从软实力方面帮助当地老乡脱贫奔康。
成都青羊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生王丽蓉在得荣县人民医院开展“传帮带”工作,已成功指导了3例难产接生,促进了当地产科医生在异常产程的技术大幅提高。医生斯郎曲错感叹:“青羊医生的指导,让我们深感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学到了很多技能!”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在成长,当地群众能就近看医,母婴安全将更有保障。同时,青羊区对口支援队发起首个志愿服务活动“向阳花行动”,聚焦得荣县0-3岁婴幼儿健康成长。
48岁的斯郎拉姆是得荣县松麦镇村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春节前夕,经常爬山的她右脚骨折。由于当时县医院条件不成熟,斯郎拉姆不得不到外地做手术。不料回家后不久右脚严重感染,只好再次来到县医院,急需进行清创手术治疗,但病人格绒次仁也要从脚踝取钉,如果不马上取出,后果也很严重。成都市青羊区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骨科医生汪志和朱平凡同得荣县医院医生们沟通后,决定两台手术一起完成。最终,手术的成功改变了得荣县人民医院从未同时开展过两台手术的历史。“可以在家门口做上手术,还能报销药费。我等脚治好了再出院!”斯郎拉姆很激动。
在支援的过程中,青羊区也带入了自身的教育优势,通过教育精准扶贫“拔穷根”“去顽疾”,重在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易永伦名校长工作室”在得荣县中学挂牌。
“这不是个简单的牌子,会带来很多理念、方式方法上的变化。”得荣县中学校长格绒泽仁说,当前,得荣学生流失较大,尤其需要得到名校的指导。
对口支援的奔都乡中心小学,曾经只有一个学生一个老师,校园荒草丛生。现在,不带一点泥巴的塑胶操场、崭新的篮球架、刚粉刷过的教学宿舍楼、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在操场上载歌载舞做课间操的70多个孩子和8名老师,让校园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
青羊区中小学和得荣县中小学建立起了“手拉手、心连心”联系,得荣县学生赴成都树德实验中学、草堂小学等游学,走出大山,开拓了视野,通过诗歌、绘画、剪纸、舞蹈等文化艺术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更增强了大山里孩子学习的能力。得荣中学还设立了“树德班”,同学们心中有了对标目标,学习动力得到很大提升。
就业创业和产业富民一样,也是脱贫奔康的重要路径。针对得荣县群众存在“发展无门路、生产无技术、内生动力不足”的思想难题,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把提升就业能力作为着力点,总投资500万元建成四川省首个支援地就业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开办乡村旅游、中式烹饪培训、美容师、酒店服务管理、建筑劳务等培训班。以“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为目标,积极协调省市就业局等上级部门,组织区级人社、建交、教育、卫计等部门与得荣县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支援。
除了培训,青羊区还联系邀请区内爱心企业参与,为得荣县劳动者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联系引导青羊区、甘孜州定点培训机构,遵循订单式、产销衔接原则,开展实用性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并牵头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人社局、德钦县人社局合作,搭建对口支援得荣县区域合作就业扶贫“四方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为得荣就业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四方平台”招聘会上,小伙子顿珠在家门口的招聘会上顺利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太高兴了,我可以去成都工作了,不仅工资会高一些,还能拓宽眼界,锻炼自己!”
“毕业3年了,一直在纠结找什么样的工作。刚才,专家耐心帮我解答了很多疑惑,还针对我的情况推荐了几个适合我的职业,思路明晰了很多。”从“一对一”咨询室出来后,八日乡贫困户次仁志玛信心满满地准备在招聘会上“大展身手”。
同时,青羊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也积极推动青羊、得荣两地就业工作系统干部的交流学习,互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互派优秀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并培训得荣县就业工作人员,以保证得荣县就业工作的长期持续提升,为得荣的脱贫奔康、乡村振兴增添持续的内生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