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通周刊

Hi, 请登录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陕西宝鸡考察时强调。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勤于学习,强化认识,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爱国情怀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师资培训,以专家讲座、教学展示与研讨、线上线下结合等多渠道学习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确保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勇于实践,优化课程,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立足实际,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道德与法治、语文、劳动等学科开发适合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元素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如讲述历史英雄人物故事,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整合地方资源优势,开设学校特色课程,丰富本地区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如红色文化教育、家风文化教育等。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学实践,厚植家国情怀,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善于反思,深化改革,进一步拓宽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展传统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价值的引导。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文化场馆等,在游览参观、表达交流的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曾财华)


查看原稿地址


相关推荐